内江市 - 内江概况

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
内江市邮政编码:641000,代码:511000,电话区号:0832,车牌编号:川K,拼音:Neijiang Shi。
内江市 - 交通

在一些景点景区里会有为方便游客游玩而准备的观光车,一般能坐十到十二个人,车票也不算贵,不失为一好的交通工具。
内江市境内有成渝线、内昆线、隆泸线、资威线四段计营运里程190千米,火车站19个。成渝线西起成都,东达重庆,全程505.06千米。自147.796千米处进入内江市,经资中县、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出境,境内全长119.062千米。内江至昆明铁路自成渝线内江站重庆端道岔(220.34千米)接轨引出。境内长22.275千米,设内江南站、凌家场站。资威线自成渝线资中站重庆端道岔(190.376千米)接轨引出,经宋家铺抵威远县坭河。正线长29.3千米,站线长2.7千米。建桥梁3座,隧道1个,涵洞65道。

由四川省和当地共同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成的这座岸线长700多米,宽20多米的码头,是目前内江市建在沱江边的最大客货运码头。该码头从2005年5月开工修建,到今年7月21日竣工。新建成的码头既方便了当地市民乘船、过渡和货物装卸运输,同时又集防洪、交通、城市景观等为一体。
内江市 - 水文
内江市 |
沱 江
沱江又名中江,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茶坪山脉九顶山,出汉旺入成都平原,穿龙泉山入盆地丘陵区,经简阳、资阳、资中入内江,然后至沪州人长江,全长629公里,流域面积27900平方公里,其中在内江沱江乡龙门镇以上流域面积19329平方公里,市境内(含内江市市中区)于流长71.68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1800千瓦,占全市的82%。多年平均流量为350.37立地破,流量111.51亿立米。
清 流 河

清流河上游分大清流河、小清流河。大清洗河源于安岳县新民乡唐石坝,于天林乡窝子入内江,小清洗河源于大足县中敖镇陈家寨,过安岳县李家、元坝等乡镇入内江,大、小清流河在石子乡松林坝汇合后和清流河,至大河口入沱江。全长121.74公里(境内94公里),流域面积1538.3平方公里(境内5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9.64立米/秒。
小青龙河
小青龙河发源于安岳文峰乡文峰寺.经大治、高粱太安,于小河口入沱江,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18立米/秒。
乌 龙 河
乌龙河源于资中县五皇乡蓝家坝,全长33.15公里,流域面积104.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9立米秒。
内江市 - 地形山脉

内江地区,地形属四川盆中浅丘。由侏罗系、白恶系红色地层演变而成的浅丘地形占幅员面积的88.8%,其余为低山地形。西北龙泉山和西南九宫山为岷、沱两江分水岭,主要山峰海拔高度800—1000米。东南有华莹山余脉—螺观山、圣灯山。东部浅丘内的沱涪分水岭,为一些垄岗状丘顶构成,一般高度450—560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处在龙泉山狮子岩,海拔高度992.3米,最低处在安岳白水乡石羊河出境处,海拔高度248米。
内江境内有俩母山、白云山等山脉。
俩母山地处威远县西北山区,海拔高度834米,是古代陵州地域(今仁寿)最高的山峰,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分水岭。
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有108个山头,峰峦叠翠,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最高峰海拔733米,相对高差达430米。
内江市 - 高校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统计学校
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市 - 气候

境内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幅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全年有霜日数一般4--8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涝交替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显著。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
内江市 - 内江历史沿革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平定蜀侯叛乱,同时派张仪东灭巴国,分别改置蜀郡、巴郡。今内江市随之纳入秦国版图,并成为巴、蜀两郡往来联系的通道。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中央政权控制力量逐步南进,一面复建地方政权,一面对僚人招抚。当年的牛革卑县(两年后更名阳安县)境西南隅新置资州,负责南进安抚工作。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乐至县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业诸县。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资州南迁至汉资中县故地新置的资阳县城;武帝保定年间(561─565年)又在今资中县重龙镇置盘石县;天和二年(567)再在汉安故址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更名内江县)。荒废已久的沱江中游地区,终于又得恢复重建。

五代前后蜀时期,中原朝代变动频繁,但蜀境还是相对安定的。965年,宋太祖定蜀后,今内江市的经济状况较唐五代时期继续发展提高,今资中、资阳、安岳等县、市多处出土的宋代文物证实,两宋时期,这里制作的陶瓷、建材制品,无论是品种工艺,都具很高水平。一些成片的聚落民居,建筑考究,布局有序,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是不错的。安定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批济世的人才,状元许将、许奕、赵逵,丞相赵雄,理学家陈抟、数学家秦九韶,就是其中佼佼者,享有“西眉(山)、东普(州)”之誉的安岳县,在宋代就出现进士262名。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分路进攻四川,普州兵乱;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军从南部入川,资州及辖县荒废;普州军民筑铁峰城,据险置治,固守至宝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废。自此,今内江市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荒乱。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将汤和、廖永忠等率师平夏,今内江市随川入明版图。明太祖、成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外省籍居民入蜀垦殖经营。历经洪武、永乐、洪熙、宣德等四朝近70年(1371─1435年)的开发,今内江市境的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到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年),内江、资县(资州改置),资阳、简州(曾一度改简县)、安岳、乐至、威远、隆昌(隆庆元年[1567]新置)等8县(州)的区划匡架基本固定,以水稻、甘蔗、桑麻为主体的种植业和以冶炼、采掘、土陶、制盐、制糖、纺织等为主体的手工业又发展到历史第三个高峰期,有的已达历史最好水平。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许多新的成就,一个仅有3.4万人(万历六年[1578]资料)的内江县,在明代就考中进士119名,举人312人,入仕任总督、巡抚以上高级职官者竟达25人,在四川州县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由于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引发的全国性农民起义波及四川。自此时起,明与义军间,明与清之间,清与义军间,清与吴三桂叛军间的战争不断,今内江市又陷入战乱之苦,千里沃土,渺无人烟。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列强迭次入侵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替上升,义和团、李蓝义军在今内江市境的革命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爱国、革命热情,1911年8月著名的保路同志会“罗泉会议”召开,引发了是年冬资州、威远、内江3州县的独立。同盟会员喻培伦、杨禹昌和保路同志军首领胡玉垓的壮烈牺牲,为内江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今内江市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内江、资中两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1942──1944年3年时间,内江的四川和资中、简阳等3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加仑,其中内江1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3县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8年抗战期间,8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黩武,倍加盘剥,今内江市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时期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内江等8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迎来了历史新纪元。
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仁寿、威远等县。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建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同为内江市的直属县级区。与此同时,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威远、乐至、安岳、隆昌等七县,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1995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为县级简阳市,均由四川省直属管辖,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经国务院决定,内江市的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现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3县2区,总面积5386平方公里。
内江市 - 行政区划

工业的主导产业有纺织、机械、食品、制糖等。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甘蔗、蔬菜等。有56所大中等学校。
成渝铁路、内宜铁路、成渝公路、内遂公路、内峨公路过境。
东兴区:内江市辖区,位于市南部,人口81.8万,面积1181.5平方公里,辖2街道12镇15乡,区府驻东兴街道。
工业的主导产业有纺织、食品、建材、机械等。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稻谷、油菜子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多。有49所大中等学校。
隆昌县: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腹部,川渝两省市交界处,古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资集散地。全县总人口75.57万人,幅员面积794.41平方公里,辖18镇乡,369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
资中县:地理气候:资中占地17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总人口131万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春早夏长,年均气温17.4℃,年均降雨量1007.7毫米,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特种水产基

交通:资中位于成渝两市之间,沱江中段,距成都140公里,离重庆19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成渝铁路及沱江横贯全境。
威远县:威远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隶属内江市。全县幅员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20个镇、323个村,总人口74.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8.28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1:53:26;财政总收入3.16亿元,工业增加值17.54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
内江市 - 自然地理

内江市由于地处盆地腹心地带,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壳相对稳定,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受“资威穹窿背斜”、圣灯穹窿背斜”和“螺观山背斜”三大地质构造影响,全市矿产主要分布在这三大构造带上的威远、资中、隆昌三县。天然气主要产于“资威穹窿背斜”和“圣灯穹窿背斜”两大构造带上,已探明的储量达600多亿立方米。沙金则产于沱江河床沿线的资中、市中区和东兴区。
目前,正在进行大量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和石灰石,进行小量生产的有囟盐、含钾粘土矿、耐火粘土矿、铅土矿和沙金等。将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大有前景。
植被、动物:内江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树种资源有60多个科,110多个属,190多个种。内江由于海拔高度悬殊不大,地形多为丘陵、低山,森林植被种类、群落组成以及群落动态特征,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呈较明显的地带变化,并在相应范围内,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等。从用途上看,内江森林植被以用材林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威远县,最小的是市中区;经济林树种丰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他还有落叶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樱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榄、棕榈、核桃、白蜡等经济林木;薪炭林是内江市农村重要的生活资料,分布广,产量高,多数可再生更新,主要树种有桤木、紫槐、马桑、黄荆等;其他还有特种用途的环境保护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其优势树种有马尾松、香樟、楠木、黄连木、柏木等,主要分布在市中区、资中等地名胜古迹风景区。

沱江是市区内的主要河流,流经资中、东兴区及市中区,是市内水路运输要道,自古有“万斛之舟行若风”的繁忙景象描写。沱江水流缓急交替,滩沱相间,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4.5‰,水能蕴藏量有14.5万千瓦可供开发.较大支流有资中的球溪河、内江的大清流河等。这些河均有灌溉、航运和发电之利,水能蕴藏量约有3.5万千瓦可供开发。加上沱江的水能资源,年发电

地形地貌:内江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面有低山环绕。海拔在350~450米间的丘陵约占90%。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沉降带的一部分,褶断规模小。地表由较平缓的紫色砂岩与泥岩组成,经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后,多呈浑圆状和垄岗状浅丘;丘间沟谷狭长平直,从丘顶到沟谷多为梯形缓坡,构成层层台阶的粮田。泥质中以泥土、粗砂土和红砂土、豆面泥土、黄泥砂土为主,这些土壤保水性能良好,抗旱力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利用历史悠久,主要以耕地为主,其他用地为园林,林地,疏林草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特殊用地及部分难利用土地。
内江市 - 历史名人
王 褒

苌弘
字叙,古资中县人,(前575-前492)。据《图经》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又据,《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孔子的老师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

1亦作苌宏,人名。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2兵书名 (已失传)
骆成骧

余燮阳
余燮阳(1887─1943)字哲徽,四川内江市东兴区人。著名书法家。燮阳少时,受县中书法名家肖玉林先生指导,以书法为日课,坚持不懈,锐意进取,不苟求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及长,就读于成都尊经学院,院长霍庄寿见燮阳之文卷,行正字匀,笔力道劲,赞曰:“此途可图也。”特推荐于门下弟子、时任军机大臣荣禄处作章京(书吏),由此得识京中书法巨擘翁公、姚茫父等人,深解“台阁”体之气质风度。民国初年,在任职重庆法院庭长期间,因军阀扰政乱法,借故改作律师,后又觉律师难当,卸牌专事书法,成为职业书法家。以其字苍劲而华贵,榜书扇面皆精,求书者众,名噪山城。1935年回内江,书名仍扬全川。1942年哲学家王恩泽来内讲学,常与燮阳谈书研诗。对书学艺术,燮阳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书)“艺术只可神会,得心自然应手”;“临帖只是练功,真正写字是字从心来。有如是心,则有如是品,字见人品也。”其手书资中文庙“大成殿”匾额和内江东兴镇挂榜山岩刻“挹秀江濑”榜书迄今犹为人称道。民国时期,他与公孙长子、陈鸣鸾、梅鹤年为世人称为内江四大书家。其子余农治得其真传,亦成为内江当代书法名家。
张大千

张善子

内江市 - 特产

白沙糖.蜜饯等.
小吃
串串香.板板桥油炸粑.豆花等,华夏六大“怪吃”之一 独头蒜炖干贝,
茶艺
盖碗茶
内江市 - 风景名胜

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张大千纪念馆座落于内江城北沱江东岩园顶山上,俯沱江碧水,怡古西林寺,风景秀美,为纪念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
张大千先生1899年诞生于内江,自幼学画,曾留学日本,绘画造诣高深,作品神韵秀丽,风格别具,被国际艺术评为“当代第一画家”,援予金质奖章。1983年张大千先生病逝于台北,纪念馆占地31.46亩,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立体建筑有大风堂、画苑,还有廊、亭、榭、水池、假山等附属设施,采用三合院、四合院、几重几进院落式布局,独具民族民居风格。中厅“大风堂”内塑有由香港运回、旅美收藏家捐赠的大千先生铜像,左右两侧画苑分别陈列张大千、张善子书画等,正门匾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为张学良将军亲笔题写。
门票10元人民币,简单游览需时1小时左右,如果仔细观赏张大千先生的画,一天时间恐怕也不够。
静宁寺静宁寺为川南最大儒、释、道寺庙,位于威远向义镇境内,距威远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静宁寺始建于清代,清光绪年间复建。庙内建筑物富于明、清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既保持了中国古庙宇的对称性和古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了西方园林式建筑特色,堪称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博物馆。该寺庙设有儒、释、道三大教派,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区均属罕见。静宁寺还是川南慈善总会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中学——东北中山中学和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中学两所学校迁址于此办学校八年之久,为祖国和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还健在的有两千余人,其中有不少为海内外知名人士。据《开征汇览》记载:“静宁寺原系古刹丛林、明未兵燹之余,仅遗山顶破屋数楹,故名高庙子。后修成观音殿,本‘定静安虑’之义,以期世界康宁,乃更名静宁寺。”静宁寺依山而筑,高低起伏,气势宏伟,占地达40000平方米,为全省规模最大儒、释、道三教归真寺庙,

东兴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东兴街道城区沱江河边。寺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已改建。内有高浮雕大佛一尊,高近10米。山崖刻王果、余燮阳、僧满融、能见和尚、梅鹤年等书画10余幅,气势恢宏。
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内江市中区城西三公里的沱江之滨,有“中川第一禅林”之称。该寺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而故名。其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大悲殿(即千手观音殿)等,文物众多,以建筑、雕刻、书法;诗文最有特点,有唐寺、宋院、明亭、清阁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精湛.
西林寺
西林寺座落于内江城北沱江东岩园顶山上,与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张大千纪念馆相邻.与市区隔江相望,西林寺为尼姑俺.寺内有大雄宝殿等.

隆昌城西的古宇湖是隆昌县的著名风景区,避暑胜地,冬季湖中生活着大量的越冬候鸟。它是以古宇庙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湖区、圣灯山、金鹅镇三景区10余个景点,总面积61平方公里。景区有峭壁、怪石、瀑布溶洞、寺庙、牌坊等风景名胜。古宇湖水面5平方公里,储量为5600万立方米,环湖周长32公里。湖面宽阔,水质清亮,湖中有大小岛屿6个。湖周山势陡峭,怪石林立,山上绿树成荫,风景秀丽,金鹅江水东来,在回龙山前一分为二,依山环绕而过,从40米高悬岩绝壁上飞流直下,形成两排宽大的瀑布,洪水季节尤为壮观。
船石湖风景区
船石湖位于威远县连界镇,威连路直通景区大门。与山幽林密的避暑胜地森林公园隔山相望。湖区群山环抱,奇山怪石点缀其间,令人浮想连翩,孕育出许多神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湖区有大小港岔203条,全岛、半岛100多个,湖长5公里,四季山青水碧,是游人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走进船石湖,大坝左侧半岩崩裂下塌,一巨石坠入湖中形如鱼船,湖名得之于此。正面陡峭的山崖上人工凿壁打造出长20余米,宽2米左右的“相思洞天”。洞内有浮雕10余幅,讲述着“湖底石郎鱼作伴,湖岸红豆泪洗颜”的动人故事。弃洞沿山前行,信步于林荫茂密的石阶上,放眼眺望,群山抱碧水,山上亭台,山下廊房、草坪、彷古石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赏心悦目,心境宽广。泛舟湖上,山环水绕,波光粼粼,吞碧吐绿,风光无限,让你在诗行中沉醉,在画幅里遐思,在山水里升华。击舟前行,映入眼帘的第一美感便是横跨湖中的关刀桥,宛如天空彩虹,故名“虹桥卧坡”。过石桥,越碧水,前行少许,登山500米,抬头可见,“孔雀寺”。离寺行船不远便见一草木葱郁的小岛,俯看小岛如一弯月,人称“月亮岛”,岛上松柏相间,蕨草丛生,湖光掩映,犹如镶嵌在湖中的一颗绿色翡翠。登岛眺望,可见飞来峰丛中一巨石凸显,似猴非猴,似人非人,人称“天外来客”。离岛前行,左侧便是闻名遐迩的“梭子石”,相传它是织女编织天幕彩霞的玉梭,与天兵抗争时,不慎坠落于此。周家湾的“香炉山”,四周烟云缭绕,美不胜收。翘首右望,斩石横空出世,大有仙人“乘风归去”而又依依不舍之感。柏树湾内有一株约200年历史的红豆村,树高十余丈,婷婷玉立影婆娑。传说是鲤鱼姑娘的化身。附近半岛,苍松绿翠,田畦花圃,犬吠鸡鸣,似“世外桃园”。离湖登岸,余兴未尽的游人可据自好,或轻歌曼舞,或茶园棋牌,品茶、论观感。凡游此者,莫不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至于百瀑争鸣、翠堤春晓,舟洞琴声等胜景,更是别具特色。
文 庙

重龙山
资中重龙山位于城东北一里处,有明代所建永庆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达160龛、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还有许多自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枚、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据《方舆胜览》载:因其“山势盘屈,隐若龙转”而得名。山上名胜古迹甚多,有永庆寺、来鹤亭等古建筑,与北岩君子泉连在一起,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江市 - 内江的明天
